共建绿色生态 · 共推绿色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热销海外(国际论道)
发布时间:2022 Jul 25

       本报记者  李嘉宝

  四川省宜宾市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着力点。目前,“宜宾造”凯翼汽车已出口至亚洲、中南美洲、非洲的10个国家和地区。图为近日,宜宾市三江新区凯翼汽车智慧总装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庄歌尔摄(人民图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共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关企业也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受到多国消费者青睐

  《福布斯》杂志近日的一篇文章称,欧洲的大众化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真空地带”,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正在向这一市场发起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型,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0%。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出口量约55万辆,其中40%销往欧洲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报告称,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国。美国“电动汽车内幕网”的文章指出,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是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之一,这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事实”。

  在亚洲的不少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受到青睐。

  韩国《韩民族新闻》日文版近日披露一家汽车市场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韩国新上牌的896辆电动公交车中,有399辆是中国制造的,占比约44.5%,这一数字在2020年为23.2%,2021年为33.2%,“中国制造很受欢迎”。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刊登一篇报道,讲述了新加坡某中产家庭经过多次挑选后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故事。报道称,2021年,东盟国家电动汽车市场总规模达到近5亿美元,到2027年预计将突破26亿美元。而中国车企早在数年前就已看准商机,在新加坡电动汽车市场播下种子。

  在以色列,中国吉利汽车推出的几何C型电动汽车受到当地媒体关注:“一次最远能行驶460公里,可以纵跨以色列南北。”2022年上半年,该车型在以色列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22%,被当地汽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购买车型”。以色列财经媒体《环球报》撰文称,比亚迪、蔚来、长城、广汽、上汽……至少有10个中国汽车品牌正在或将要在以色列销售新能源汽车。


  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

  不少外媒关注到一则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国车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超64万辆,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英国《金融时报》称,这表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风能和太阳能的供应链上都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是外媒感兴趣的话题。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指出,对电动汽车来说,电池技术至关重要,几乎占汽车成本的1/3。一些中国车企在新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且率先加入对昂贵的镍和钴依赖较少的电池化学物质的研究,使得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对成本风险具有一定抵抗力。

  韩国《韩民族新闻》刊文称,续航里程长、全天行驶不充电的“中国制造”电动公交车,因价格及技术方面的竞争力而逐渐占领韩国市场。该文指出,韩国白天时段充电费用比晚上高出不少,电池续航里程短会使成本增加。以首尔市为例,深夜的充电费用为每千瓦时50至100韩元,但白天的充电费用超过200韩元。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仅需在深夜充电即可满足一天需求。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源于产业聚集。报道介绍了车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提出的“规模竞争力”概念,称该企业制定了大规模投资计划以提高产能,并在中国建立了主要材料采购网。日本的零部件制造商估算认为,得益于产业集聚,中国电动汽车生产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德国《商报》的报道指出,到目前为止,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以昂贵车型为主。然而,大众化市场才是电动汽车“成功的关键”。一些投资者认为,凭借对大众化市场的吸引力,中国的电动汽车将会快速涌入欧洲并占领更大市场。


  企业积极“出海”后劲足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新机遇。一些外媒关注到,在“双碳”政策背景下,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车企发展,为企业“出海”注入动力。

  瑞士《观察报》网站指出,汽车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电气革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承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引领世界潮流。

  西班牙《国家报》指出,为减少运输和工业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国政府和新能源车企站在一起,推出了一些补贴措施,致力于推动新兴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彭博社关注到,中国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例如限制高耗油量的车辆上牌、敦促锂(一种电池成分)生产商使价格合理化。

  中国新能源车企近年来纷纷抢抓机遇,布局海外市场。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早在2014年,比亚迪就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签署了联合实验室协议,共同为新加坡公共交通开发电动汽车系统;2017年,首批使用比亚迪车型的全电动出租车队已在新加坡开跑。报道称,今年以来,中企在新加坡电动市场加快布局,蔚来汽车已宣布将在新加坡设立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今年4月,深圳一家从事新能源物流车集约化运营的企业和新加坡大众快速交通公司旗下企业宣布,将合资成立电动汽车服务公司。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日前以《中国电动汽车驶向世界》为题报道称,在欧洲,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挪威、德国、法国、荷兰等市场,正稳步在欧洲扩大销售渠道。据英国一家调查公司的数据,2021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94万辆,占全球六成。继生产了全球近七成的智能手机之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也获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责编:王震、陈键)

来源:人民网


指导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支持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能源局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重庆市气象局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西部省市生态环境局(厅)
协办单位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欧盟环保协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路18号国宾城11幢13-1
法律声明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2007682号-1
微信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商家
参展申请
观众
参观申请
置顶
距离开展 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