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绿色生态 · 共推绿色发展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首席顾问、前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畅谈“绿色创新与竞争”
发布时间:2023 Jul 12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2018年起中美摩擦不断升级,三年疫情、俄乌冲突,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重视能源安全,绿色复苏是疫情之后的一个基本方向。在这个时候,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也就预示着我们面临着许多机遇也有挑战。

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分成七个大类: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氟碳技术、非二氧化碳技术等。按照产业的发展规律,任何产业都呈一个U字型,分不断的阶段,价值链体现也不一样,应该说在U字型中最高端两个点,一个是创意一个是市场,我们必须抓住创意和市场来解决其他问题。一个好的创意或者颠覆式创新会改变产业生态,市场的开拓会使产业产生规模效益,那产业变革怎么去做呢

第一个问题,巨人的肩膀是平台。中国传统的鲤鱼跳过龙门,假设鲤鱼游水的水位与龙门有十丈高的垂直距离的话,再好的鲤鱼也跳不过龙门,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水位抬得高高的,就使千万个鲤鱼跳过了龙门,抬高水位就是我们谈的平台问题。

平台建设的特点,是开放的,是共赢式服务,要有一定的规则协同治理,传统的工业是单向联系,在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的时代,所以平台建设必须要考虑多要素的组合和互动。另外平台建设必须要考虑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我们目前中国所说的很多平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台,我们说原发平台产业化平台等等,或者是高新区建设许多平台,这些平台是平台但并不是平台的全部内容。

第二个问题,逆向创新。逆向创新针对的是正向创新,正向创新是从科学家的兴趣爱好起步,然后搞基础研究进入技术,然后运用技术再推广,推广之后到企业,企业就搞中试,形成生产然后形成规模,有了产品以后还要进入市场,市场有商品、供应、销售、流通、消费、服务等等,创新过程当中有许多的环节,是从兴趣爱好开始一直到形成价值,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逆向创新并不是从兴趣爱好做起,而是从需求和对未来的预测来进行创新的组合,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今后的消费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快组织创新,所以说逆向创新是根据需求来组合的,创造的是未来的消费,要有替代品,要有代替储备,这就是逆向创新。

逆向创新是通过创意来引导,是创造新的消费超前储备,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目标、新的产品与市场。根据哈佛大学和MIT他们的联合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就最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排全球80%左右的创新成果产生于逆向创新,比如说比尔盖茨,比如说是乔布斯到目前的马克思采用的都是逆向创新的方式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说逆向创新追求的是面向市场的高价值成功,疏通各个创新环节,提高创新效率,为科技与经济之间形成桥梁。

第三个问题,无形资产的圈地。传统的资源概念是土地、劳力、矿、水等等这是有形的,但是在新的时代无形资产的占有和掌控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说明全球无形资产的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计算机的IP地址、根目录、通讯的频道、空间轨道、排放空间分配、功能基因注册,对企业来说你的商标、专利、品牌这些都是,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要发4.2万颗卫星,占了太空三层,这三层轨道一分钱不花,但是他占有以后等于是在通讯领域占有了优势,这就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具有独占性、唯一性,同时处于价值链分配的高端,市场分配中具有很高的分配额和话语权。我们现在谈到双碳问题,搞碳市场,二氧化碳排放额的分配,这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分配了以后可以变成资产,可以用分配额去进行抵押,然后进入碳市场就变成了资产

另外一个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说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人才的竞争,各地都在对人才的竞争或者是吸引人才有了很多好的政策,人才主要指的是有创造力,能够知识挖掘能力和知识加工能力,特别是进入数字化时代,知识挖掘和知识加工相当重要的,ChatGPT解决了搜索引擎和知识加工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家要有智慧,知识圈地运动越来越激烈,用什么样的机制吸引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格局的人,这个机制就是我们的平台我们的政策。 除了科技人才之外还有什么是属于人才呢?按照我的理解,科技人才是人才,企业家是人才,管理人员也是人才,没有这三种人才的互动,那人才体系是不完善的。

中国自身发展的阶段需求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因,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自立自强,也要在绿色产业体制机制上进行大的变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绿色产业和产业的绿色化。国际上长远的发言权,也就是中国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这个话语权取决于我们的科技和产业实力。总而言之,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自己要做的事情,中国的成功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指导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支持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能源局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重庆市气象局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西部省市生态环境局(厅)
协办单位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欧盟环保协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路18号国宾城11幢13-1
法律声明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2007682号-1
微信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商家
参展申请
观众
参观申请
置顶
距离开展 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