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绿色生态 · 共推绿色发展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先生发表主旨演讲:双碳目标与碳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3 Sep 08

为什么中国要建立碳市场,特别是在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它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果要进行低碳转型,还不能靠市场自动实现,因为存在市场适应的问题,需要有政府推动它。我国有很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我分了两类。一是大政策,比如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包括为了碳达峰,国务院成立了一些1+N政策体系,为什么是大政策,提出了一些要求,指出了一些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和要求离每一个消费者,在座的每一个人,离企业相聚稍微远一点。二是政策工具,为每一个企业改变行为提供一些激励,这就是所谓的政策供给。有能效标准,节能补贴,可再生电力固定电价等等。总体来说,我国过去20年,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好,取决于这样的政策。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要实现碳达峰,谈话碳中和,这样的政策还不够,还需要一些新的政策创新,碳定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新的政策。

我自己理解,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基础性的政策工具。这个定位应该是非常高的,为什么是一个基础性的政策工具?凭什么这样讲?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不管是碳排放的强度控制还是总量特别,特别将来要碳中和,都需要控制碳排放的总量,特别是碳排放控制的一些轨迹,就需要一个抓手。首先是控制重点行业排放的主要抓手,也是宏观地方碳排放的主要抓手。这个图是我国建立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主要行业,发电行业、工业行业,按照现在的门槛,按照现在规定的覆盖范围,中国的碳市场对这两个行业,发电、工业这两个行业多少可以通过碳市场进行管理,90%以上这两个行业加起来的排放,可以通过碳市场进行管理。这两个行业在我国碳排放中的比例大概是80%,全国碳市场管住大概八千多家企业,就管住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我们未来这些碳排放控制,欧盟分了两类政策。一类碳市场,一类是非碳市场。碳市场通过一些设计,希望它发挥多大的功能,为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还有强度控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各个地方,应该也成为一个地方控制碳排放总量的一个有效的抓手。

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激励机制。过去没有碳价,企业可以随便排放,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时候,也不考虑碳的含量。有了碳价以后,会在整个经济体里面传导,会影响企业中间的投入,比如燃料,原料,如果燃料和原料含碳量高,意味着成本增加,也改变了企业的决策。比如消费者买衣服,如果产品碳足迹高,最终体现在价格会增高,也会让消费者选择更低碳的产品,如果没有碳价,就不会发生。我国喊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喊了好多年,并不理想,很重要的就是缺少一个有利的动态激励机制,这就是碳价。另外要实现碳达峰,特别碳中和,需要很多的一些低碳的零碳甚至负碳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以后的投资,也需要一个碳价格来进行引领。从两个方面来讲,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们要实现碳中和首先经济要转型,未来到2060年的时候,我国哪些产业增加得快,哪些产业要降低,这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经济转型的一些问题。这个转型也需要一些激励,也会促进产业经济低碳的转型。

除了能源转型以外,以实现碳中和,还需要一些更加新的技术,比如CCUS技术,碳中和托底的技术,如果没有碳价,企业和民间就不会支持这样的技术研发。

今天交易所的代表都来了,这个很好,他们最深刻,理解的最清楚,全国碳市场的设计,我本人也比较深入的参与了这方面工作,我的体会最深。主要是有几个试点碳市场经验和教训总结,适合我国的国情才行。比如要面对的问题,跟欧美不一样,首先排放的部门不一样,发电和工业行业大概占到70%以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没有到绝对下降的角度,还没有碳达峰。我国电力市场,热力市场,还没有完全的价格信号的传导机制,电力供给端和消费端怎么样分担减排责任,不能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实现,在碳市场设计的必须必须充分考虑。

我国八大行业,20个主要子行业,现在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没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欧盟虽然叫碳市场,但是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纳入进去了。门槛现在是1万吨标准煤,按照现在的覆盖范围和门槛,大概全国碳市场控制8千家企业,碳排放量大概70万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

总量设计的时候,中国的碳市场没有总量,实际是不对的,中国也是有总量的,总量只不过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和经济增长和产业增长是挂钩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总量。还有配额分配,主要是以基准法为主,开始的阶段是以免费发放为主,重庆现在也进行了有偿竞买的实践,重庆的碳交易这两年有很大的进步,发改委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我也领导也讲还需要改进,最近这两年我们有很大进展,我非常高兴。

我国碳总量有一定灵活性,核心要素就是基准线,将来把基准值一公布,实际非常透明了,企业可以按照这个基准值,按照份额分配方法来算。在政策里面有三种政策工具,一是行业基准线,提出了行业碳排放的标准,里面有补贴和税收的含义,做得差的企业配额不够,就要去买,做到鼓励先进的作用。我国基准是核心。

国家行业基准确定的总体原则,我总结了24字方针,鼓励先进,惩戒落后,循序渐渐,先宽后严,目标导向,综合平衡。我们的基准不是随意的,是经过国家碳减排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目标越来越严了,肯定基准也会越来越严,综合平衡是什么意思?主要是综合碳市场是多行业,不是多个行业,各个行业怎么进行平衡,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表现,我总结起来有几点。一是中国特色碳市场制度得到了检验,二是碳市场履约率超过99%。三是过半数企业参与了交易。四是市场运行平稳,碳价符合预期。这里面的一些制度都建立起来了,一些基础设施也建立起来了。这里面给出的价格,大概是55到60元人民币,我自己感觉和国家减排目标相对应,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全国碳市场发展未来展望,十四五期间需要做的一些工作,就是近期需要做的一些工作,夯实碳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法律基础,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增强数据监管能力,扩大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行为。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增加交易主体类型,货币市场参与度,重启自愿碳市场,探索与绿色市场的协作。

中期就是到2030年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实现对八大高能耗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全覆盖,管控7500多家企业,发电行业应有相当比例的配额采用有偿竞卖方式,引入配额期贷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2030年可能有一些金融衍生品会出来,深化与绿电市场的协作。远期,2035年的时候,我国碳市场基本看起来和欧盟比较相似了,更加融合,我国的碳市场对全球的碳市场建设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指导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支持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能源局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重庆市气象局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西部省市生态环境局(厅)
协办单位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欧盟环保协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路18号国宾城11幢13-1
法律声明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2007682号-1
微信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商家
参展申请
观众
参观申请
置顶
距离开展 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