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绿色生态 · 共推绿色发展
重要信号!“山城”千亿级氢能产业链如何布局?
发布时间:2024 Jun 13

2023年12月13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调研四川、重庆时,参观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和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首站便到重庆,考察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受到中德双方高层的关注,博世这一企业究竟是何方神圣?博世氢动力成立于2021年3月,由德国博世与位于重庆的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这是德国博世在其本土以外的首个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合资公司。该公司致力于氢动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生产氢燃料发动机1800余台,全面覆盖冷链物流、卫生、中重型长途运输等商用车,其最新研发的300千瓦氢动力模块已开始车载试验。博世为何会选址重庆?这可能与当地产业链较全有关。川渝两地聚集了一大批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制储运加企业,拥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大规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广阔。而这片区域此后也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成渝氢走廊”


“成渝氢走廊”

   01 成渝氢走廊带来的新机遇

4月22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视察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等,并对“成渝氢走廊”、重庆氢能动力系统产品等重庆氢能产业建设成果进行了视察。

川渝地区氢能产业接连受到中、德两国高层视察,可见该地氢能产业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信号。“成渝氢走廊”启动前后,川渝两地聚集了一大批氢燃料电池整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制、储、运、加”企业,拥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已聚集了产业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200余家,覆盖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检测等各个环节,并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如今,“成渝氢走廊”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众多进展。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在重庆九龙坡区及四川成都、内江三地同时举行。川渝两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组建了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成渝氢走廊物流专线联盟,构建了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携手打造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石化布局西南地区的首个供氢中心——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氢燃料电池供氢加氢项目在重庆长寿建成投运。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利用天然气副产氢气提纯的氢燃料电池供氢加氢一体化项目,供氢能力位列西南地区最大,满负荷运行每天可向社会供应纯度为99.999%的高纯氢6400公斤,可满足260辆氢燃料物流重卡用氢需求,预计每年可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万吨。

2024年1月18日,资阳市市场监管局向资阳中油高新能源有限公司送达全市首张车用氢气《气瓶充装许可证》,资阳中油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的高新区牙谷油气氢能源服务站位于现代大道390号,日加氢能力达500公斤,可满足约40辆氢能源车辆的加氢需求,填补了资阳市在车用氢气瓶充装领域的空白。

2月,渝鸿创能氢燃料电池飞翼车项目开启运营,投运的飞翼车共有30辆,搭载国鸿氢能110kW燃料电池发动机和车载30kg/210L×6储氢系统,满载实际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00km以上,这也是重庆首条汽配行业零碳绿色氢能专线

3月12日,重庆市经信委公示2024年重庆市建设的首批两座加氢站,分别是潼南区产业大道综合能源站、江津区双宝CNG加气站,两座加氢站均将在现有基础上增设加氢功能,服务“成渝氢走廊”。据悉,从2022年起,重庆市在当年度先后分3批陆续建成5座加氢站,去年全市分3批先后在大足区、沙坪坝区和南岸区各建成投用一座加氢站。重庆市经信委表示,当前重庆市正在推广10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计划培育氢能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50家,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川渝正在携手完善两地氢能产业布局,推动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格局。

中国石化重庆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



4月18日,攀枝花氢能产业园正式揭牌,址钒钛高新区,占地面积约126亩,是集钛双极板研发制造、氢燃料电池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和PEM电解水装备、高压储氢材料及储氢设备、加氢装备制造等为一体的高端氢能产业园,力争实现氢能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5月13日清晨,一辆载重49吨的氢能大卡车,拉着30余吨雪花啤酒,从成都市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发,行驶约4个小时后,抵达重庆市九龙坡区。据了解,这是“成渝氢走廊”首次迎来氢能重型卡车通行,意味着此举标志着国家《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率先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正式落地

川渝两地拥有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年产工业副产氢超30万吨。仅重庆而言,该地区就有着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为氢能源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两地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为氢能源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现在,每天有上百辆氢能源汽车奔驰在成渝两地,带来降碳新场景。

“成渝氢走廊”这条连接川渝的氢能运输通道逐步形成“资阳—内江—自贡—泸州—荣昌—潼南—九龙坡”“天府国际机场—德阳重装基地—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九龙坡汽配集散基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成安渝高速公路等3条“成渝氢走廊”直达干线。该区汇集的庆铃、德国博世、国鸿氢能等10余家氢产业头部企业,投资近10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2.3万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9000辆,形成千亿级氢能大市场;产业链下游整合2家检验检测机构、15家科研院所、49家氢气制储运加环节企业,形成完善服务配套体系。

按照九龙坡区《“十四五”综合供能服务站专项规划》,该区到2025年将建成10座氢能源设施,日加氢通车达每天1.2吨。目前,重庆市所有加氢站点已加氢超过2万次,平均日加氢量在700公斤以上,带来降碳新场景应用。

“成渝氢走廊”的迅速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四川与重庆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包括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共13个试点。

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的低碳发展现状如何?


02 重庆如何发力低碳转型?

重庆,正在低碳路上的探索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5月16日,德燃动力签约重庆两江区,将投资10亿元建立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成年产3000套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达25亿元结合前期雪人股份、泰歌氢能等落地项目,重庆氢能源产业布局覆盖了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配件、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环节,整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重庆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统筹打造“芯屏端核网”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以及积极建设长江上游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重庆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5%,6个支柱产业产值规模均迈上千亿级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和10%。重庆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园区8家,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超过50%。全市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

重庆市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应对气候变化实践成果。重庆市制定了全市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上线“碳惠通”平台,打通碳市场、碳中和、碳普惠的“碳场景”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的“人场景”,平台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交易343万吨。通过培育西部地区唯一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累计交易量达到4587万吨,金额突破10亿元。该市还获批全国唯一的省级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排名中高居中西部首位。

重庆市坚持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着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庆市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重庆市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山地轨道交通体系,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公共交通分担率达51.4%,“小巷公交”入选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全市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4000余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超过85%;创建1600多个绿色社区,占城市社区总数的62.6%;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模式。


重庆市中心城区夏家坝垃圾二次转运站实景图

重庆市积极推进全市新能源开发建设,促进市内能源绿色转型。重庆市风、光新能源资源属全国Ⅳ类地区,主要集中于渝东北、渝东南区域。“十四五”以来,重庆市启动了“风光倍增计划”,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年度新能源开发建设方案,大力推动16个区县开展国家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能源开发建设持续加速。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366万千瓦,其中:风电205万千瓦、光伏发电161万千瓦,同步建成配套新型储能10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2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实现网源同步投产。

重庆是积极深耕布局氢能产业,打造“西部氢谷”。目前,重庆市九龙坡区正在打造集氢能科技园、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基地“三位一体”的“西部氢谷”,建设国家级氢能商用车生产基地、国家级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基地。2023年,九龙坡区氢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预计到2025年,该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能将达到5000辆,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在两江新区,长安汽车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汽红岩推出了氢能源重型卡车,引进和培育了明天氢能、德燃动力等一批知名企业。针对“加氢难”,重庆首座加氢站重庆半山环道综合加氢站于2021年9月投用。2023年12月,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在长寿区建成投用,该项目将制氢、储氢、运氢环节一体化,综合成本大大降低,比常规氢气生产低了三成以上。为强化氢能应用,重庆已经明确“两区两线”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计划。按照相关发展目标,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100座综合能源站,其中具备加氢功能的不少于15座。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将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产业。

未来,重庆氢能将迎来大发展,拭目以待!



指导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支持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重庆市能源局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重庆市气象局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西部省市生态环境局(厅)
协办单位
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欧盟环保协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路18号国宾城11幢13-1
法律声明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2007682号-1
微信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商家
参展申请
观众
参观申请
置顶
距离开展 N
关注我们